何祚庥:氢弹理论开拓者 层子模型赋新篇

雅宁兰雅宁兰 NBA 2023-11-02 133 0

“夸克层子赋新篇”

层子模型的研究有其科学背景,但其直接背景是毛泽东主席就日本科学家坂田昌一的新基本粒子观所发表的哲学谈话开拓者

1963年下半年,毛泽东看到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所撰写的“基本粒子的新概念”一文后,对粒子是否可分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开拓者。1964年8月18日, 毛泽东找了几位哲学工作者谈话,特别赞扬了坂田所说的“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粒子的观点。同年8月24日,毛泽东又找了于光远、周培源等人,谈论了类似的见解。-开拓者

由于毛泽东重视基本粒子的哲学问题,当时在中宣部科学处工作的于光远,建议《红旗》杂志重新译载了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开拓者。坂田的文章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以后,《红旗》杂志及其他报刊又约请了一些哲学家与科学家,就此进行座谈与撰写讨论性文章。-开拓者

何祚庥:氢弹理论开拓者 层子模型赋新篇

年轻时的何祚庥在打太极拳开拓者。

1964年10月至1965年9月, 何祚庥先后在河南的罗山与信阳参加“四清”运动,所以未能参加于光远所组织的座谈与讨论开拓者。

但其妻子庆承瑞被邀请参加了坂田昌一文章的注解工作开拓者。她写信给何祚庥,告诉了有关情况。他们通过信件交流学术与哲学意见,后来合作撰写了《关于〈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的对话》文章;该文先后刊登在1965年8月《光明日报》与1965年《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第3期上。文章指出:“对于基本粒子如何一分为二的问题……是我们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尚待解决的任务。”-开拓者

1965年8月,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给时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布置任务,要他把粒子物理理论工作者组织起来,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进行基本粒子结构问题的研究开拓者。在钱三强的安排下,原子能研究所基本粒子理论组、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基本粒子理论组、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四个单位联合组成了“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理论组),定期交流与讨论强子的结构问题。-开拓者

1965年9月,何祚庥奉调由信阳回到北京开拓者。由于有前期的研究基础,何祚庥加入粒子物理理论工作组关于粒子结构问题的研究队伍。

展开全文

何祚庥:氢弹理论开拓者 层子模型赋新篇

何祚庥(中)、夫人庆承瑞(右)与同事在办公室内开拓者。

有关层子模型的研究,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开拓者。在钱三强的建议下,1966年3月《原子能》杂志发表了原子能所朱洪元、何祚庥等人的研究成果“强相互作用粒子的结构的相对论模型”。北大与数学所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966年5月出版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期上。经过约1年的深入工作,由39人组成的“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在三期杂志上共发表了42篇研究论文(不包括综述性文章),形成了关于强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开拓者

北京科学讨论会1966年暑期物理讨论会定于7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与大洋洲国家及一些地区的14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开拓者。预备会议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在这次预备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夸克”、“元强子”名称不能反映毛泽东关于物质的结构具有无限层次的哲学思想。钱三强提议用“层子”这名字代替“夸克”、“元强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之后国内学术界即把北京“理论组”提出的关于强子结构的理论统称为“层子模型”论。暑期物理讨论会正值“文化大革命”发动初期。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有不少直接参加层子模型研究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研究人员,被排斥在讨论会之外。如朱洪元、胡宁等科学家只能作为“陪衬”人员参加会议,其任务只是在报告后的讨论中答复别人答复不了的问题;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这位曾对层子模型工作给予支持与鼓励的“功臣”,也被排斥在会议的领导工作之外。-开拓者

讨论会结束当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各国与会代表开拓者。巴基斯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萨拉姆对层子模型高度评价说:“这是第一流的科学工作! ”另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S. L. Glashow)甚至提议,把构成夸克与轻子的下一级结构成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开拓者

“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后,关于层子模型的理论研究以及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都几乎完全中断了开拓者。理论组的研究人员有的被打成了专政对象,被关进“牛棚”,对层子模型的研究也就结束了。由于缺乏后续深入工作,与国际上的交流又中断了,层子模型在国际上未能引起较大的影响。-开拓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层子模型的工作得到了“迟到”的承认开拓者。1978年, 层子模型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与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初,在广州召开的粒子物理国际会议上,朱洪元代表当年的“理论组”在会上做了“关于层子模型的回忆”的报告,原理论组中有25位学者在这次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与会的李政道、杨振宁对层子模型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开拓者

何祚庥:氢弹理论开拓者 层子模型赋新篇

2012年6月22日,采集小组采访何祚庥夫妇(右四与右五)时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合影开拓者。

何祚庥参加了这次粒子物理盛会,并赋诗一首:“滴翠亭前忆旧谊,陶然厅内集群贤开拓者。上下底顶漫飞舞,夸克层子赋新篇。”何祚庥解释说:这一绝句便反映了层子模型的影响。首先,这一观念表明物质出现了新的层次。许多物理问题,不仅是粒子物理,甚至原子核物理,都要从强子以及质子与中子具有更深层次的结构这一观点来重新加以讨论。其次,在描述强子与轻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中,也不再以强子作为相互作用中的“力”的最基本的承担者,而改为用夸克作为物质间相互作用着的“基元”。-开拓者

1982年,层子模型理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人共39人,朱洪元、胡宁、何祚庥、戴元本为主要获奖人,何祚庥排名第三,这也表明何祚庥对层子模型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开拓者。

关于何祚庥的科学贡献,欧阳钟灿曾经进行过较全面的评价,他认为:“(何祚庥)除了在理论物理学的一些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外,他思想活跃,工作领域宽,善于组织讨论,善于推动不同领域的工作者进行合作研究开拓者。他尤其善于从国家建设与当代科学的发展与需要,提出并推动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 是我国理论物理学方面一位有重要贡献的学术带头人。”与何祚庥同时代的多位科学家,总体上认同这个评价,尤其对何祚庥“思想活跃”有着一致的看法。何祚庥的“思想活跃”,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的灵感迸发,还表现在他善于把理论物理的思维模式、方法应用到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开拓者

来自:现代物理知识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